本港失業人數增加,外界關注輸入外勞影響就業市場。特首李家超今日(17日)發表任內第四份《施政報告》,並沒有提出暫停輸入外勞計劃,但就輸入外勞較多的工種侍應生及初級廚師新增要求,包括僱主本地招聘時間延長至6星期,以及原以企業所有職位為基礎計算的「2:1」本地僱員及外勞比例,改為按「同一崗位/職位」比例計算。
李家超指,人口持續高齡化導致本港勞動人口下降,適度輸入勞工有助紓緩人力短缺,符合香港整體利益。李表示,為打擊濫用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」,明日起將新增僱主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時的要求。
新增要求包括,申請侍應生及初級廚師外勞的僱主於本地招聘的時間由4星期延長至6星期,期間必須每周參加一次勞工處舉行的實地招聘會。
另外,現有本地僱員及外勞的輸入比例,以整體公司職位計算後為「2:1」,李家超表示日後將以申請職位計算比例。換言之,僱主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各一名,便須已聘用本地全職侍應生及初級廚師各兩名。
李家超指出,上述措施聚焦於輸入勞工較多的指定工種,除確保真正面對本地招聘困難的企業能有序輸入補充勞工,亦避免企業因人手不足而結業,導致原有員工全體失業。
勞工處自2023年9月起推行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」(優化計劃),暫停執行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,為期兩年,目前計劃年限屆滿。
今年5月至7月失業率升至3.7%,當中餐飲業升至6.4%。本地勞工認為擴大外勞輸入導致失業率攀升、僱主聘用外勞後解僱本地工人、本地議價能力降低。
特首李家超在9月17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前夕的行政會議前記者會,展示新一份施政報告沿用綠色封面,他說,今次以「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」為題。(黃寶瑩攝)